開山采石40年后被關停,河北投資約80億開啟礦區深度環境治理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,對河北三河人來說,東部礦山為不少人提供了發家致富的機會,但挖山采石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。近日,記者前往現場對正在“恢復”中的礦山進行了探訪。
開山采石40年后被關停,河北投資約80億開啟礦區深度環境治理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,對河北三河人來說,東部礦山為不少人提供了發家致富的機會,但挖山采石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。近日,記者前往現場對正在“恢復”中的礦山進行了探訪。
礦山影響嚴重曾被媒體報道 至今仍可見百米深坑
“山下莊村東部的礦區屬于三河東部礦區的一部分,礦區數十平方公里,赤裸著白灰色和偏黑色的山體。巖體裸露在山野,整個礦區形成無數個大小不一、坑坑洼洼的高地,而有的礦山,隨處可見被挖成的溝壑,礦山內隨處堆放一些松散的砂石,幾乎沒有植被,一片荒涼的土黃色。山腳下有車輛碾軋形成的多條道路比較明顯。礦區里,一個高達100多米的小山,旁邊都被挖得坑坑洼洼,在曠野中顯得很醒目。”這是幾年前媒體報道中描述的場景。記者調查發現,當地每天盜采石料2萬多噸,而盜采者每天收益萬元以上。
記者前往東部礦區進行探訪了解到,礦山開采早已銷聲匿跡,當地正在對此前遭遇采挖的山體進行修復。被開采過的山體仍能看到采挖痕跡,不少巨坑深達百米。隨著修復的進行,能夠看到種植的樹木和成片鮮花。
三河市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示范工程指揮部負責人邵振告訴記者,三河市面積634平方公里,東北部山區面積78平方公里。靠山吃山,當地自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采石,高峰時采礦企業多達500余家,從業人員5萬多人,優質建材為京津兩地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。數十年的開采,形成了多處坡度近90度的危巖體和白茬山體,質地軟的區域形成開采深淺不一且不連貫的采坑,質地硬的區域遺留為巖墻,山區道路曲折難行。
2013年,三河市對22家采礦企業進行規范整頓,依據環評批復標準按年產200萬噸產能標準,總投資達8.5億元,共更新63條粉石生產線、10條機制砂生產線,建設了國內一流環保粉石車間及成品料庫66個,共計30萬平米。同年10月,按上級要求又對所有采石企業進行了提標改造,監督企業追加投入4000余萬元,用于廠區硬化、綠化、除塵噴淋、環保設施維護改造。
隨著環保政策越來越嚴,2013年12月26日,按照上級要求,三河對22家采礦企業進行了強制關停。
采礦權未到期啟動關停 19個月完成成品料清運
2016年,《關于東部礦區采礦企業拆除獎補工作的實施方案》出臺后,關停了全部22家采礦企業,于當年5月15日前將采礦企業逐一拆除,結束了三河礦山開采的歷史。
通過10個月跨區域嚴厲打擊,到2017年10月底,三河根除了盜采盜挖盜運行為,有效防止了山體新創面的產生。
礦山治理工程是在企業采礦權未到期的情況下啟動的,被關閉采礦企業的物資材料積存量大,外運任務艱巨。經測算,治理區內有砂石料約1100萬噸,按每天300輛車次、每輛車每次30噸計算,需要近3年時間才能清理完畢;加之大氣污染防治管控及京秦高速施工,石料外運時斷時續。
2017年10月20日,三河市人民政府下發《三河市東部礦區采礦企業成品料毛料處置工作實施方案》,2018年4月開始售料清場,指揮部專門成立了成品料外運監管組,實行24小時放料制,執法隊通過駐廠監磅、設崗檢查和全域巡查對此進行全時全程監管。通過不懈努力,歷時19個月,到2019年10月份提前完成了成品料清運工作。
利用社會資本參與治理 植樹200萬株植草8000畝
“礦山的開采對黃土莊鎮和段家嶺鎮的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,被破壞的面積約有22平方公里。”邵振說,經過40年的開采,礦區可以用滿目瘡痍來形容,“本地居民不敢穿白衣服,小伙子當兵體檢時往往發現肺部有問題,白天開車需要開燈通行。”
根據礦山治理任務重、涉及面廣的實際,三河市采取中央資金、地方資金、社會資金相結合的治理模式,在加大政府治理力度的基礎上,充分發揮企業和社會資本作用,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治理,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礦山生態治理,這種模式受到了自然資源部生態治理司的充分肯定。
據了解,三河市22平方公里礦山治理總投資約80億元,其中,中央財政資金6.13億元、省級資金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專項資金0.29億元、市級資金1.9980億元、地方財政預計投資15.07億元、社會資金約60億元。
邵振介紹,截至目前,通過采取消災除險、削高填低、覆土植綠等措施,三河市東部礦區22平方公里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,累計植樹200萬株,植草8000畝,新增可利用地1.5萬畝,目前正在進行綠化養護工作。